单购
万万没想到 · 语文
未登录
简介
100个冷知识,丰富语文知识储备:
俗话说: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很多小朋友就是因为听信了这句话,使出洪荒之力学好了数理化,等到长大却发现,当骑马仗剑走天涯的时候,不仅有点害怕,还把语文给落下了。
语文为什么这么难呢?因为语文跟其它学科不一样,是一门具有强烈的人文底蕴的学科,需要长期的积累。如何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,丰富语文知识储备,提升综合文化素养,是放在每个语文教育者和考生家长面前的难题。
为此,一部趣味语文故事——《万万没想到》诞生了,这里精选了100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故事,其中有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惯用语,有被称为“汉语活化石”的成语,也有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谚语。这些语汇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中华文化趣事,蕴藏着人们洞察万物的大智慧。
是故事,也是文学常识考题:
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“二百五”是这么来的?
为什么是“买东西”而不是“买南北”?
为什么是“上厕所”和“下厨房”?
坐便器为什么会叫做“马桶”?
“子鼠”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一?
脸上的“五官”原来最早是五个人?
......
手握这部,给小朋友的文史小百科,听了就懂了!万万没想到,真相竟然是这样!
【给这样的你】
6岁及以上的小朋友
小学生:不喜欢语文,认为语文枯燥无聊太难学。这里有趣味故事,不知不觉就能激发兴趣,爱上语文。
大人:想给孩子讲文学常识,但苦于自己也不了解,听了这里的故事再讲给孩子听,孩子会很崇拜你哦~
【亮点特色】
1、用故事讲文史知识,激发语文学习兴趣:
这里的语文故事并不只是简单地就一个语文知识进行阐述,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,讲清来龙去脉、前因后果,其中就包含多个相关的文史知识点。比如讲二百五的来历的时候,会讲到“悬梁刺股”、“战国七雄”、“六国封相”、“合纵抗秦”等多个知识点。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,来激发孩子探索汉语的兴趣,同时有效吸收故事里的干货。
2、深入浅出、轻松幽默,孩子喜闻乐见:
《万万没想到》故事脚本撰写团队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湖北大学等知名高校,有多年的海内外汉语言教学经历,并深耕中小学教育领域多年,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。在撰写故事脚本的时候,尽量做到语言通俗易懂、轻松幽默,内容丰富多彩、深入浅出,方便孩子理解和记忆。同时,在讲述故事的时候,也尽量做到口语化、接地气,让孩子们离故事更近。
3、专业儿童教育配音演绎,有趣不无聊:
将故事脚本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演绎出来也很重要。我们邀请了科班出身,参与过大量儿童教育配音工作的专业配音员,来演绎故事,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不让他们觉得无聊。
4、结尾的思考题,帮孩子有所感悟和思考:
每个故事的结尾,都有一道跟故事背景相关,又与课本知识相契合、以后学习考试中也会遇到的思考题,让孩子听完故事后,可以有所感悟和思考。
共 101 集
-
万万没想到,总有你想不到
03:13
-
第1课,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“二百五”,原来是这么来的
05:30
-
第2课,为什么是“买东西”而不是“买南北”
04:19
-
第3课,谁是第一个被赞为“才高八斗”的人
04:46
-
第4课,公堂之上为什么是“明镜高悬”而不是“到此一游”
04:02
-
第5课,原来“犬子”一词,最开始是司马相如的小名
03:58
-
第6课,为什么是“上厕所”和“下厨房”
03:25
-
第7课,坐便器为什么会叫做“马桶”呢
03:56
-
第8课,“子鼠”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一
03:25
-
第9课,原来你是这样的“不三不四”
04:05
-
第10课,脸上的“五官”,原来最早是五个人
03:52
-
第11课,“推敲”一词,原来是由他发明的
04:06
-
第12课,人们为什么把岳父叫“泰山”,难道是因为父爱如山
04:53
-
第13课,我的天啦,“千金”原来最早是指男孩
04:48
-
第14课,“学富五车”最初竟然是这个意思
04:27
-
第15课,“丈夫”一词的背后,原来有这么多故事
04:50
-
第16课,纳尼,“猴年马月”其实是“驴年马月”
03:58
-
第17课,原来“方法”的由来,跟它有关
04:39
-
第18课,吃货们最放不下的“筷子”,竟然是这么来的
04:12
-
第19课,人们常说的“拍马屁”,竟然是这么来的
04:10
-
第20课,“马虎”一词的背后,原来有个血泪斑斑的故事
04:56
-
第21课,你口中的“傻瓜”,其实并不傻
03:51
-
第22课,“弼马温”的称呼是怎么来的,孙悟空为什么特别讨厌它?
04:07
-
第23课,你每天都会的“解手”,其实是这么来的
04:43
-
第24课,“倒霉”原来最开始是“倒楣”,还跟古代高考有关
05:14
-
第25课,医学上常用的“杏林”一词,原来跟他有关
03:47
-
第26课,如今人人喊打的“衣冠禽兽”,原来最开始是在夸人
04:41
-
第27课,原来,古人是这么“吹牛”的
04:11
-
第28课,你的第二根手指,为什么叫“食指”
04:55
-
第29课,“智囊”一词,原来最开始指的是一种病
04:43
-
第30课,小小的“理发”背后,竟然有这么多故事
04:45
-
第31课,人们常说的“露马脚”,到底是露的谁的脚
05:07
-
第32课,“漂亮”一词,原来跟古人的洗衣方法有关
04:14
-
第33课,最开始,到底是谁“有眼不识泰山”呢
04:57
-
第34课,原来,摔琴谢知音的“俞伯牙”,根本不姓俞
04:36
-
第35课,道路为什么也叫“马路”,难道最开始是马走的路
05:03
-
第36课,“人不可貌相”最开始说的是谁呢
04:13
-
第37课,“狗拿耗子”其实真没有多管闲事
04:45
-
第38课,“难兄难弟”最开始指的是哪两个人呢
05:39
-
第39课,为什么皇帝的女婿会被称为“驸马”
05:08
-
第40课,原来“斟酌”一词,最开始是两种倒酒的方法
04:26
-
第41课,“上当”原来是最开始是上当铺
04:27
-
第42课,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”,原来应该这么读
05:22
-
第43课,第一个被称呼为“门外汉”的人究竟是谁呢
05:40
-
第44课,“汉子”一词,最开始竟是骂人的话
05:04
-
第45课,“闭门羹”究竟是一道什么菜,好吃吗
05:04
-
第46课,“狗咬吕洞宾”中的狗咬,原来是个帅哥
07:15
-
第47课,“大人”这个词,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呼官员的呢
05:32
-
第48课,睡觉为什么也会被称为“梦周公”呢
05:31
-
第49课,”君子报仇“为什么是”十年不晚“呢
05:51
-
第50课,我的天啦,”吝啬“原来最开始是两个人
05:11
-
第51课,学费为什么也被称为“束脩”,古时候的学费又是多少呢
06:11
-
第52课,为什么会把第一名叫作“独占鳌头”
05:02
-
第53课,一不小心就会得的“感冒”,原来最开始是官场用语
05:32
-
第54课,“烂醉如泥”中的“泥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
04:43
-
第55课,如今的“一日三餐”,究竟是怎么来的呢
05:38
-
第56课,“挂羊头卖狗肉”原来最开始是“挂牛头卖马肉”
05:40
-
第57课,原来“三更半夜”最早指的是两个人啊
05:08
-
第58课,“五大三粗”究竟指的是人身体的哪些部位
04:17
-
第59课,为什么会用“旁门左道”来代指不正确的方法
05:16
-
第60课,大家都很讨厌的“扫把星”到底指的是谁呢
05:26
-
第61课,原来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“乱七八糟”,是出自两场战争
04:44
-
第62课,原来“节操”是中国最早的护照
04:55
-
第63课,“同窗”为什么可以用来代指同学,跟窗户有关系吗
03:50
-
第64课,“胡说八道”究竟是谁在胡说,又是哪“八道”呢?
04:21
-
第65课,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“笨蛋”,其实最开始并不笨
04:25
-
第66课,“符合”一词原来最早跟古代的兵符有关
04:34
-
第67课,古人行刑为什么都喜欢“打屁股”
04:52
-
第68课,额前的头发为什么被称作“刘海”呢
04:10
-
第69课,“一问三不知”究竟是哪三不知呢
04:14
-
第70课,你知道“状元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吗
05:04
-
第71课,人们经常吃的“油条”,原来跟这个大奸臣有关
05:06
-
第72课,外国有圣诞老人,其实中国也有“春节老人”
05:20
-
第73课,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的背后,原来有个有趣的故事
05:34
-
第74课,“走后门”最开始走的是谁家的后门呢
05:12
-
第75课,原来“出恭”一词,最开始是考场上的发明
04:05
-
第76课,“丫头”一词原来来自古代的一种发型
03:54
-
第77课,“三月不知肉味”是指有三个月没吃到肉吗
04:29
-
第78课,原来“馒头”最开始是古代的祭祀用品
05:34
-
第79课,原来“黎民百姓”最开始是两个不同的阶层
05:06
-
第80课,最早被称为“老头子”的,居然是乾隆皇帝
04:05
-
第81课,最开始,究竟是谁 “东山再起”呢,“东山”又在哪里
05:59
-
第82课,为什么会用“倒插门”来代指上门女婿
04:28
-
第83课,初次见面挂在嘴边的“免贵”,究竟是怎么来的
04:14
-
第84课,原来最早“白日见鬼”的地方,是古代的衙门
04:34
-
第85课,“乌纱帽”究竟长什么样,为什么会用它来比喻官位呢
04:07
-
第86课,“东道主”的由来,原来跟这个人有关
05:52
-
第87课,为什么会把从未发生却突然出现的事情叫“破天荒”呢
04:21
-
第88课,为什么优秀的女婿,会被称为“东床快婿”呢
05:25
-
第89课,原来人们口中常说的“装蒜”,是这么来的
04:55
-
第90课,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什么会叫“公主”呢
03:57
-
第91课,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“别来无恙”,是怎么变成问候语的呢
04:28
-
第92课, “八拜之交”是怎么来的,具体指的是哪些呢
05:25
-
第93课,“暗送秋波”难道真的是送的秋天的菠菜
04:09
-
第94课,我的天啦,“小鸟依人”居然最早是用来形容男子的
04:55
-
第95课,最开始,“鸳鸯”竟然是用来指兄弟之情
05:19
-
第96课,人们常说“司空见惯”,那司空到底见惯了什么
05:05
-
第97课,在古代,什么样的男人才能被称为“金龟婿”呢
04:57
-
第98课,为什么会用“河东狮吼”,来形容凶悍的女子呢
05:14
-
第99课,人们常说的“溜须拍马”,“溜须”是溜的谁的须呢?
04:51
-
第100课,为什么会用“足下”来代指对他人的敬称,跟脚有什么关系呢
06:36